海南祥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凯发旗舰

行业动态

凯发旗舰-凯发k8国际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南方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电能更绿色 电网更智能

发布日期时间:2023-10-15 10:10:17

  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总体框架

  南方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三大核心提示

  ● 新型电力系统的“南网方案”,提出打造数字电网关键载体,推动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

  ● 南方五省区清洁电源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新增电源超八成为非化石能源。

  ● 南方电网的探索系统性回答了“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命题,既解决了供给问题,也解决了消纳问题,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已实现配电自愈覆盖率100%。图为深圳供电局进行数字化输变电运维作业。南网报记者 李志杰 摄

  粤港澳大湾区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图为该工程俯瞰。 彭莱 摄

  广西柳州车网互动示范区建成“十分钟充电圈”,大幅提升了充电便利性。图为群众在广西柳州新能源充电站充电。 邹振远 摄

  云南迪庆维西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2022年平均停电时间比上年减少80%。图为王打、罗爪移民新村的分布式屋顶村级光伏电站。 何中阳 摄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如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探索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数字电网打造成以“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的关键载体,推动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格局、形成以绿色高效为导向的能源消费生态、完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的能源治理体系,稳步推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新技术

  数字电网支撑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是目标,安全充裕是前提,经济高效是关键。

  风、光虽好,却要“看天吃饭”。新能源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显著,难以稳定可靠供电,极端天气可能停摆。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后,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此外,新能源能量密度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低,倘若为新能源配置大规模储能、灵活调节和支撑保障电源,又会导致系统整体冗余、成本上升、效率下降。

  要破解能源电力安全、绿色、经济“不可能三角”问题,创新是关键。

  “南方电网公司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电网,就是想用新一代数字技术畅通连接、全面感知、精准分析、智能调控传统电网,贯通源网荷储全环节。”南方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总信息师、数字化部总经理吴小辰介绍说,数字电网可通过强大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能源发电和用电负荷精准预测,配合对海量调节资源精准调度,实现多时空的实时供需平衡。数字电网还可通过超大规模信息连接和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大规模电力电子设备与传统电气设备联合控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海量设备运行的协同优化、多方主体自动联合调节,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

  “3月13日凌晨,广西风电最大出力超过700万千瓦。白天风电出力下降至27万千瓦,风电波动幅度接近日用电负荷的三分之一。但是得益于强大的算法,当天我们对风电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8%。”广西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科经理卓毅鑫说,在提前预判后,广西电网公司通过优化区内水电、火电出力曲线,有力保障了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这是南方电网公司着力以数字化手段破解新能源功率预测难题的一个典型场景。为确保新能源应发尽发,南方电网公司把海量的智能传感器部署到电网设备上,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依托“数据 算力 算法”形成的“数字孪生电网”和“算力大脑”,高效统筹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有效破解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和功率预测难题。

  建成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让新能源更“可观”。南方电网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覆盖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等各类新能源,汇集发电、预测、气象等多维度数据。只需打开该平台,就能了解全网995家新能源场站、超2万个发电单元的信息,提前预判来风、日照形势。

  搭建新能源多时空尺度精确预测平台,让新能源更“可测”。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夸父”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预测系统,可为风电场、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和调度机构等客户提供高精度的预测服务,预测准确率可在国家标准要求基础上提升3%—7%。更高的预测精度意味着电网常规电源备用容量的降低,按照平均功率预测精度提升5%测算,1亿千瓦的风电可减少500万千瓦的备用,相当于节约了一个大型核电站。

  新供给

  新增电源超八成为非化石能源

  “清洁低碳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目标,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促进能源低碳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任务。”南方电网公司战略总监、战略规划部总经理郑外生表示,南方电网公司积极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优化调整,全力做好新能源并网服务,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促进清洁能源科学消纳。

  能源结构更绿色。南方电网公司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陆上与海上并举,推动风电、光伏规模大幅提升,西南水电基地加快开发和沿海核电安全稳妥发展。截至2023年9月,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装机达2.7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重59%;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比重24%,新能源装机较2020年实现翻番。

  新能源并网更高效。新能源发得出,还要供得上、用得好。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服务新能源并网,大力简化并网手续,优化服务流程,大幅缩短办理时限,建成新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新能源并网服务“一网通办、一网通查、一网通答”。35千伏及以上、10千伏、380伏电压等级接入的新能源项目并网服务全环节办理时间分别压减至34个、24个、15个工作日,服务新能源“应开尽开、应并尽并、能并快并”。

  抽蓄电站规模更大。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的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目前,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在运抽水蓄能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1028万千瓦,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日发电量首次突破5000万千瓦时,有效保障了能源电力供应。今年,南方电网公司新开工建设广东肇庆浪江、惠州中洞、梅州二期和广西南宁4座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480万千瓦,开工数量和规模创历史新高。

  新型储能发展更快。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和重要装备。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布局,申报建设新型储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2023年6月,南方区域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28万千瓦,并建成投产梅州宝湖储能电站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新消费

  负荷侧既消费电能又生产电能

  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的重要举措。

  因地制宜推广电锅炉、电气厨房、电酿酒,大力推进“新电气化”;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实现“乡乡通”;加快虚拟电厂建设,整合散落的电力负荷进行灵活的削峰填谷……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动构建节约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目前已基本建成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用电营商环境,推动终端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3%,比全国高出约5个百分点。

  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系统调控运行模式正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互动转变。工业可调控负荷、电动汽车、储能等负荷侧资源不再是单纯消耗电能的“消费者”,而是既消耗电能又可生产电能的“产消者”。比如,电动汽车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放电。

  今年7月,深圳最高用电负荷提前突破2100万千瓦。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当地多个电动汽车充电站通过南方电网公司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进行调控,仅耗时25秒便实现车网互动的精准调节。

  南方电网公司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是我国首个区域级虚拟电厂。在这个平台上,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新型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等各类分布式电力资源聚合在一起,聚合的电力规模超过了1万兆瓦,其中可调节能力2312兆瓦,相当于投产7座220千伏变电站。

  “在调度中心发出指令后,这个平台的各种资源可在30秒内完成调度,响应能力已基本接近实体电厂。”南方电网公司新兴业务部副总经理郑意说,作为电网调节的智能管家,虚拟电厂能够整合电网中散落的电力负荷,进行灵活的削峰填谷,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南方电网公司建成电力需求响应平台,不断丰富完善日前、日内小时级、分钟级等削峰、填谷交易品种,以市场化机制引导用户主动参与削峰填谷。截至2023年6月,南方电网需求响应能力突破1100万千瓦,各省区需求响应能力均超最大负荷的5%。

  新机制

  市场机制引导源网荷储协同发展

  市场体制机制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进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多层次市场的协同运行,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挖掘灵活资源调节潜力、促进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和新能源高效消纳。

  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是全国首个投入试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201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按日、按周结算试运行,2021年11月起,顺利进入连续结算运行。试运行期间,南方电网保持安全稳定,市场主体高度活跃,区域市场出清量价合理反映电力供需和一次能源价格走势。来自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2月,煤价高企、电力供应紧张,现货均价涨至0.682元/千瓦时。2022年5—6月,煤价回落、电力供应能力提升,现货均价回调至0.432元/千瓦时。

  在电力现货市场中,市场价格与发电成本联动、反映市场供需关系,随行就市,能涨能跌,供应紧张时能有效激励发电积极性。以2022年7月的数据为例,在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下,用电量持续增长,广东电力现货价格最高超过1元/千瓦时,极大地激发了发电侧发电的热情,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保供作用。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南方电网公司于2022年7月启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试运行,成为全国首个进入试运行的区域市场。经过多轮测试、优化,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已基本具备电力现货跨省区交易条件,预计今年年底前将实现结算试运行,电力现货交易将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五省区。今年开始,新能源也加入了现货交易。今年上半年,广东新能源发电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电量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0%。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更频繁的供需波动,如何经济高效地平衡供需将成为巨大挑战。区域电力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实现供需自平衡,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决策效率。”南网总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葆锐介绍,当新能源大发、市场需求减少,现货价格走低,此时火电发电收益少,用户用电成本极低甚至为零,火电会主动少发、用户多用;当新能源小发、市场需求增加,现货价格走高,此时火电发电能获得较高收益,用户用电成本高,火电会主动多发、抢发,用户会主动少用。发用电两侧积极响应价格信号,可实现用电、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之间的相互协同。

  南网报记者 彭文蕊 通讯员 杨雄平 王科 申展

  南方电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阶段性成果拾萃

  a 深度融合“两化协同”

  为“两型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可观可测可控

  电力供应安全充裕

  加快“两化协同”,在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发展、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升级中形成良性循环,是“两型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提升“两型建设”效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数字电网建设,进行物理电网的数字化和电网管理业务的数字化,通过支撑电网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升能源电力安全保障能力。

  依托数字电网强大的“电力 算力”,增强发电侧“可观、可测、可控”能力。建成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可详细了解995家新能源场站信息,超2万个发电单元情况。搭建的新能源多时空尺度精确预测平台,风电、光伏功率日前预测准确率分别达81.0%、91.1%。同时,全流程数字化高效服务新能源“应开尽开、应并尽并、能并快并”,建成新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新能源并网服务“一网通办、一网通查、一网通答”。2022年,南方电网全网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达99.83%,风电、光伏基本实现全额消纳。

  以数字化赋能输变配领域生产运维提质增效。以高水平数字输电护航西电东送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期间已累计送电5188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80%。打造“无人值守 集中巡维”和“设备主人 智能诊断”的变电运维新模式,持续提高配电网数字化水平,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86.4%,配电自愈覆盖率达72.2%,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实现自愈覆盖率100%。

  持续提升需求响应及负荷调控能力,支撑电力充裕供给和系统安全运行。建成电力需求响应平台,需求响应能力突破1100万千瓦,超最大负荷的5%。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区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务平台,聚合资源1167万千瓦,实现各类新能源发电、虚拟电厂、储能、电动汽车等多元主体的灵活高效接入,全面提升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水平,可调节能力225万千瓦。2022年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达5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6个百分点;推动了绿色能源消费生态的初步构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3%,较全国水平高约5个百分点。

  方便快捷低碳

  能源生产消费迎来变革

  基本建成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全面实现用电服务在线化。目前,互联网业务比例保持98%以上,实现全网、全渠道刷脸办电、一证办电,实现客户办电“一次都不跑”,办电时长从12小时缩短至3分钟。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入选“获得电力”标杆城市。

  大力推进新电气化。因地制宜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气厨房、电酿酒等电能替代项目。“十四五”以来,南方五省区完成电能代替项目6.36万个,实现电能替代电量1068亿千瓦时,助力南方五省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33%,较全国水平高出约5个百分点。通过数字化手段为电动汽车客户、第三方电动汽车运营商及政府监管等多角色提供运营、运维、监管及增值服务,实现南方五省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海南实现充换电“一张网”。打造顺易充统一平台,服务用户超600万、接入充电桩70万个。

  充分采用云计算、微服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在南方区域率先落地,2022年7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成为全国首个进入试运行的区域市场。目前,市场注册主体已突破14万家,市场交易参与率84.9%,云南直接交易电量占比位居全国第一,绿电交易成交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持续释放数据要素应用价值,打造“1 3 n”数据产品体系,上线“双碳大脑”等330个大数据分析应用、“南网e链”等36款数字金融产品,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

  创新融合补强

  能源电力产业链现代化加速

  加快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推动能源电力产业链进一步延链强链补链。南方电网公司聚焦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领域打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提前圆满完成5项国家级攻关项目,依托昆柳龙直流工程创出19项世界第一。研制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攻克动力梯次利用电池筛选、安全管理与寿命评估等技术难题,试制国内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200千瓦氢能应急电源车,搭建电碳耦合业务支撑平台。

  大力开展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融通创新,南方电网公司于今年9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同步发布了电力行业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促进人工智能战略性产业链补链强链;自研电力专用5g通信终端系列产品并实现商用量产,建成国际领先的二三维数字孪生电网时空服务平台。

  南网报记者 杨彬

  b 打造世界级湾区

  新型电力系统示范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7.8%

  粤港澳大湾区负荷密度高,大湾区内地九市电力负荷约占广东省70%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用电需求,南方电网公司多方发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电从远方来。南方电网公司牢牢把握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枢纽平台这一定位,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任务和电网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八交十一直”19条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西电东送大通道,其中18条落点广东,“十四五”以来累计送电量超过5000亿千瓦时,送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超80%,汛期高峰时段西电东送直流通道利用率达100%。如今,广东省电量有三分之一来自西部水电等清洁能源,减排效果相当于种下近千万亩森林,有力促进了大湾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东西部协调发展。

  电从身边来。除了西部清洁能源,广东省内风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也在大幅提升,源源不断地向大湾区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力。针对广东海上风电资源丰富的特征,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建设,全力服务粤西、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集群有序接入、友好并网;在阳江建成南方区域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 火电”打捆送出工程,有效提高海上风电送出社会经济效益;建成投产我国首个风电临海试验基地,打造海上风电新机型集中认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截至今年6月,广东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79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3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00万吨。

  “电从远方来”和“电从身边来”相辅相成,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底色更绿。目前,大湾区风、光、水、核、气等清洁能源装机超过72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67.8%。

  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需要,南方电网公司持续推进数字电网建设,基本建成基于湾区外环的柔性直流互联目标网架,投产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粤港澳大湾区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依托该工程,首次在电网负荷中心实现柔性分区互联,东西分区电力交换能力达1000万千瓦,电网灵活性和承载力显著提升,为粤东粤西大规模海上风电接入、区外清洁能源消纳打造坚强网架基础。

  推进绿色能源消费生态建设

  今年9月,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发布: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全口径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保持全国领先;广东全口径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高于99.95%,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着力加强数字配电建设,配电网数字化水平持续提高。其中,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实现配网线路自愈覆盖率100%,让用户停电“无感知”;粤港澳大湾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保持世界主要湾区先进水平;深圳福田中心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0.6秒,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除了缩短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南方电网公司还大力推进绿色能源消费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新电气化”,推动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运用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提升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

  绿电交易是促进绿色能源消费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绿电消费潜力,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南方电网公司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电市场化交易,搭建全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下的交易、结算、核算、发证全流程交易路径,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截至今年6月,广东绿电累计成交49.8亿千瓦时,累计核发绿证数量121万余张,涉及用户约600余家,交易规模、交易活跃度全国领先。

  工业是观察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南方电网公司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和数字电网的乘数效应,建成广东能源经济数据平台,覆盖能源产供储销全环节、4122个能源经济数据指标。截至今年6月,平台已汇聚3万余家重点用能企业与规上企业能耗数据,累计汇聚数据超270亿条,开发上线粤能双碳、能源看经济、能源供需预测、风险预警决策等130余项数据产品,服务和支撑政府科学决策和行业低碳转型。

  南网报记者 陈细英 通讯员 王科 朱誉 杨俊 邓韦斯

  c 加大车网互动建设布局

  推动源网荷储多元互动

  推出一批示范站

  用好一体虚拟电厂管理平台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同时,南方电网公司聚焦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动汽车车网互动、高可靠性城镇配电网和现代化农村电网等新型电力系统新元素,以配套创新项目为支撑,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特色、不同层级示范案例,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性凯发旗舰的解决方案,为接下来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规模巨大,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资源,在海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时,具备支撑电网稳定运行的重大调节能力,并有效降低调节成本。2022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多次提及“探索电动汽车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应用”相关内容,支持市场探索应用推广车网互动技术。

  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与示范,全方位推动车网互动技术,依托科技项目,系统开展核心装备与技术研发、平台构建等研究与试点,在深圳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座车网双向互动示范项目——龙华民兴苑充电站,率先实现了车载电池充放电与电网运行交互的可观、可测、可调,为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虚拟电厂的建设,挖掘负荷侧可聚合资源是提升电网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

  深圳是我国汽车电动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电动汽车充电高峰时段,深圳全市充电负荷超过120万千瓦,相当于即时消耗广东一个最大火电机组发电容量。2022年,南方电网公司在深圳建设了全国第一家虚拟电厂管理平台,联合政府推进车网互动充电桩建设和原有充电桩升级改造,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车网双向互动示范站以及南山供电大楼、新洲电力调度中心等一批示范站,重点开展了充电托管、需求响应、多元互动等示范运行。2023年3月,深圳供电局牵头产学研单位制定车网互动充电站标准化设计方案,与中电联联合发布全国首个《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与发展白皮书》。

  目前,深圳供电局建成具备百万千瓦调节能力的网地一体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可调节电动汽车充电站点超120座,调节能力超过7.1万千瓦,联合南网电动参与车网互动35次,累计响应调节量达32万千瓦时,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供需深度互动探索了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预计到2030年,车网互动可调节能力将超过100万千瓦。

  打造出行“一张网”

  助力新能源汽车“一座城”

  在海南,海南电网公司围绕海南自贸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公众”为目标,牵头组建电动汽车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平台,打造“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支撑海南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目标。“一张网”平台实现了海南充换电基础设施“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一个app畅行全省”,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找桩难、充电桩利用率低、充电软件互不通用、凯发旗舰的支付方式不统一、政府监管困难等问题。

  广西柳州是全国知名的汽车城。南方电网公司依托当地汽车产业优势,从充电网络布局建设、科技创新、增值服务、数据聚合应用等方面着手,整合政府、电网、车企、用户等资源,打造车网耦合生态圈,助力柳州加快打造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建成南方电网首座集“风、光、储、充、换、5g微基站”于一体的鹿山站综合能源旗舰站,接入国内首个跨省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参与虚拟电厂联合调控。同时,建成综合能源互联管控平台,聚合政府机构、电源业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用电客户数据,开展智能充电服务、源网荷储互动、政府监管分析等业务应用,实现“车—桩—网—圈”一体化运营,赋能生态建设和共生发展。

  南网报记者 黄勇华

  d 数字赋能

  建强农村电网

  精准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坐落于黔北山区,是有名的茶乡。离县城10多公里的兴隆镇龙凤村,虽然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茶园总面积却达7000亩,村内有茶叶加工厂28家。10千伏兴凤线腾空架起,为周边的茶企持续提供稳定电力。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遵义湄潭供电局全力推进配网线路智能化改造,累计安装239台自动化开关,完成了包括兴凤线在内的91回线路自愈建设,实现配网自愈全覆盖,切实增强了客户用电获得感。

  “现在用电放心多了。”龙凤村的制茶用户卢国海回忆道,“5月的一天晚上,我们正在对茶叶进行杀青,一个响雷过后,屋内突然停电,但不到一分钟就恢复了。”

  遵义湄潭供电局生产技术与规划部经理朱雷介绍,线路自愈功能的实现,使得非故障区域复电时间从“小时级”跃升至“分钟级”。截至今年8月底,全县累计完成自愈动作43次,让客户少停电1.43小时。

  因地制宜、降本增效。

  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针对高原高寒、地广人稀、电网发展基础薄弱等特点,南方电网公司全面应用智能配电v3.0标准,采用“多分段—联络”主站就地协同的配电自动化路线,精准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大幅提升农村电网供电水平,促进松茸、青稞、魔芋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效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

  此外,南方电网公司在云南省香格拉里市三坝纳西族乡建成全国首个高原高寒地区“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基本满足乡里1.88万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打造了以微电网自发自用为主,大电网提供安全支援和应急备用为辅的偏远山区供电新模式。

  数字化新技术持续赋能

  午后,西江干流上船来船往,与两旁连绵起伏的青山交相辉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输电线路大多要穿越山川大河等复杂的地形,传统的人工巡视作业强度高、难度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难题如何破解?截至今年5月,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藤县供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藤县供电公司”)已完成藤县全部136条架空输电线路的飞巡建模工作,通过无人机自主巡检累计发现缺陷共9000余处,并实现闭环整改。

  “巡检效率至少提升了60%以上,不仅有力支撑了电网线路智能高效运维,还能对防范山火起到帮助。”藤县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副经理林志辉介绍,今年还成立了无人机和配电自动化专班,加强新老员工对新设备新技术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

  强化信息支撑,推动数字化转型,是推进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县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南方电网公司创新应用配电“四合一”智能终端,实现生产、营销、设备状态、电网运行数据集中采集,建立智能运维、智能调控、智能服务高效协同的管理模式;建立敏捷“互联网”前台、高效“数字化”中台协同的数字服务机制,动态监测乡村振兴产业、脱贫人口负荷及电量变化,为政府提供电力大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南网报记者 郭冬冬 通讯员 申展 吴有康 陈钦荣 梁军 李杏燕

&am

网站地图